台湾近期刚刚结束了备受关注的“汉光”军演,号称“史上最大规模”,而演习的声势和喧嚣还未完全散去,赖清德副手萧美琴便开始公开表达台湾的立场,强调台湾始终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地方,并且绝不会主动寻求冲突,更不会挑衅她人。她特别指出配资炒股的合法性,台湾在帮助大陆经济发展方面,民众和企业做出了实际贡献,因此希望两岸能共同捍卫区域的利益。萧美琴这样的话语,令人感到意外,尤其是她一直以来被视为“台独”立场的坚决者。那她此时如此姿态柔和的言论,究竟传递了怎样的信息?难道这场大规模军演真的能够带来如此震撼的效果吗?
萧美琴的“白旗”
在7月18日的记者会上,萧美琴作为赖清德的副手,改写了她以往的强硬姿态,表明台湾并不寻求与大陆的冲突,并且强调赖清德本人非常愿意与大陆展开对话。这番话本身就值得深思,尤其是在“汉光”军演刚刚结束之时,这一表态显得尤为有深意。是因为演习的效果太过震撼,迫使台湾高层做出这种软化姿态,还是萧美琴背后另有算盘?而这种态度转变,与台湾军演的表现有着怎样的关联呢?
展开剩余79%“汉光”演习的闹剧与失误
“汉光”军演最初的声势相当浩大,不仅演习时间长,台军出动人数也超过两万。然而,演习的剧本设定,是以2027年大陆攻台为最终设想,显得尤为悲壮。可是,现实的演练却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。台湾媒体报道,在演习开始阶段,一些核心装备就出现了极大的问题——例如台军的“爱国者”导弹发射车竟然出现故障,停在大马路上无法动弹;此外,台军的一辆自行榴弹炮车也发生了失控事故,直接撞上了一辆民用车,好在没有发生严重的伤亡。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,演习中连运兵卡车都失控,导致车上三名士兵受伤住院。社交媒体上纷纷调侃,这到底是军事演习还是交通事故集锦。
台军的战术部署也遭遇了质疑,最典型的例子是“淡水河口保卫战”这一科目,台湾军方依旧采取古老的汽油桶船战术,企图通过火海封锁敌军登陆,这让不少退役将领都直言,这种过时的战法如果拿到二战去打都显得老套。而最让人担忧的是,这次演习中的“城镇巷战”科目居然完全没有考虑如何疏散民众,这种忽视民众安全的举措让外界对台军的战争伦理产生了质疑。
解放军的“围观”与台军的压力
在整个“汉光”军演期间,解放军的军机和舰艇始终保持对台岛的巡航,始终在台军的演习周围形成无形的压力。尤其在演习的最后时刻,数十架军机和多艘舰艇逼近台岛,形成了合围之势。台军的演习剧本看似宏大,但在实际的军事压力面前,显得如此苍白。想象一下,自己在家中自信地比划拳脚,却发现院外站满了真正的拳击冠军,那种心情可想而知。
这种强大的外部压力无疑是促使萧美琴改变态度的一个重要因素,毕竟台军的武器装备并不如外界想象的那般强大。演习中亮相的一些“明星武器”早已露馅——比如美制“毒刺”防空导弹,虽然声势浩大,但其技术已经过时,面对现代化战机时,其命中率仍然令人担忧;再如自研的“雄三”反舰导弹,虽然号称能击沉航母,但产能不足、导航系统老旧、技术迭代缓慢,面临诸多问题。而更为致命的短板,是台军几乎没有反无人机的能力,面对现代战场上日益强大的无人机“蜂群”,台军显得毫无反击之力。台军的这些“硬件”问题,加剧了萧美琴的态度转变。
地缘政治的复杂棋局
然而,萧美琴的表态或许不仅仅是因为台军的混乱演习,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地缘政治考虑。赖清德计划的“过境”美国行程遭遇了意外挫折,本应由亲绿媒体提前曝光的消息,却被蓝营媒体抢先发布,使赖清德陷入了被动局面。而这一切发生在中美关系试图回暖的敏感时刻,美方也希望台海局势不再生变。为了避免被解读为“倚美谋独”,萧美琴此时出来喊话“和平”,显然是为了缓解两岸紧张局势,尽可能避免美国对赖清德的“过境”计划产生负面影响。通过这种方式,萧美琴既向大陆传递了“和平”的信号,也在向美国表明台湾的立场,显示自己不会制造不必要的麻烦,从而为赖清德的计划铺平道路,换取美国的默许与支持。
结语
如果萧美琴的言辞是真诚的,那么这可能是两岸关系中的一个新开端。然而,如果她的背后还有其他更深层的算计,那么这一转变也可能不过是权宜之计,最终将无果而终。美国访华的行程即将开启,赖清德是否还能实现“过境”美国的计划,或许这一局面也将在不久后揭晓。
发布于:天津市